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孔利)“执行法官们不辞辛劳、奔赴千里,穷尽执行措施为企业保驾护航,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司法温暖”,近日,湖南某建设有限公司的代表李某等人专程来到蒸湘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将一面镌刻着“公正高效温暖人心,高效执行为民解难”的锦旗郑重交到执行法官手中,字里行间满是对法院高效执行、护航企业发展的诚挚谢意。
一纸判决遇梗阻,胜诉权益待执行
这是一起跨越千里的借款合同纠纷。湖南某建设有限公司因资金借贷纠纷将上海某有限公司诉至蒸湘区人民法院,后经一审、二审法院审理,最终判决上海某有限公司偿还湖南某建设有限公司借款本金及利息40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上海某有限公司却一直拖延履行义务,导致湖南某建设公司的“纸上权利”迟迟无法转化为“真金白银”,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陡增。
“胜诉后拿不到钱,不仅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更会让员工对法律的公信力产生疑虑”,在多次协商无果后,湖南某建设公司向蒸湘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期盼通过司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千里追击破困局,多管齐下促执行
“案件即命令,执行即担当!”执行立案后,执行法官面临着被执行人上海某有限公司地处上海,异地执行存在财产核查难、人员协调难、强制措施实施难等多重挑战,但执行干警毫不退缩,第一时间启动“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不动产、股权等财产进行全方位扫描,成功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户存款90余万元。
为避免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执行干警决定星夜兼程赶赴上海。受上海台风影响,航班取消,执行干警换乘高铁,直至深夜或凌晨抵达目的地。执行干警们顾不上出差劳顿,次日清晨8点便投入工作,多方奔走协调,及时与上海市当地金融机构取得联动,成功扣划被执行人银行账户存款200余万元,但剩余款项的执行仍面临考验。
柔性调解搭桥梁,新规为钥解难题
就在执行工作稳步推进时,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执行法官依法冻结的其中一个账户,恰好是上海某有限公司用于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专用账户。202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正式生效,该司法解释首次对社保缴纳义务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界定,强调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若简单对该账户采取强制措施,虽能快速实现申请执行人债权,但却可能影响上海公司职工社保的正常缴纳,引发新的社会矛盾。面对这一“两难”局面,执行法官以落实“社保新规”为突破口,决定采用“柔性调解”方式化解矛盾,既向被执行人上海某有限公司阐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机制,也认真倾听湖南某建设有限公司的实际诉求。
“企业发展不易,但诚信履约是企业的生命线。”经过多轮耐心调解,上海某有限公司负责人终于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表达了“案结事了”的强烈意愿,并主动提出愿意优先保障职工社保缴纳,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剩余债务。湖南某建设有限公司也被执行法官的敬业精神和上海某有限公司的和解诚意打动,同意在还款金额和期限上作出一定让步。最终,双方企业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上海某有限公司在协议签订后三个工作日内将剩余款项及利息一次性清偿到位。协议签订后,执行法官持续跟进案款缴纳进度,上海某有限公司依照和解协议将470余万元债务全部清偿。
“这笔钱不仅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更让我们对市场前景重拾信心!”收到执行款后,湖南某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第一时间向执行干警赠送锦旗致谢。自此,这沪湘千里的执行攻坚案件高效了结。
责编:王汝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